獲取報酬自然是一般人工作的目的之一,但「談薪水」談何容易?在鼓起勇氣向
主管提出調薪要求前,《Cheers》匯集專業智慧,助你一臂之力。
沒有人會反對工作是為了賺取報酬,但是曾幾何時,談薪水卻變成工作裡最難開
口的一件事。你心裡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:「按公司規定」難道真是唯一的
標準答案嗎?
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areerbuilders.com 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。875 位接受調查的
人力資源主管中,60%表示會在面談時對薪水保留一些彈性,只有30%說絕對不
能調整,其餘10%要視對方的態度而定。 另外一個研究機構 Society for Human
Resource Management 的調查則發現,高達80%的人力資源主管是願意跟面試對象
好好溝通薪水的。他們甚至並不排斥要進行一點「談判」。
在台灣,雖然沒有類似的數據,但是其實企業界對於上班族主動談薪水的態度也
正在改變。
「轉職談薪水就像在比稿,study hard 最重要,」富恆國際公司總經理黃維綸有一
個生動的譬喻。所以她從不會先入為主,在對方身上打個大叉,反而很「專業」
地建議:「主管喜歡什麼?有沒有其他候選人?打聽得愈清楚,對自己愈有利。」
不景氣更要學會包裝自己
黃維綸遇過最會談薪水的應徵者,發生在她在奧美公關擔任業務總監的時候。對
方不但知道黃維綸要找有什麼樣經驗的人、有多需要人,也知道應徵職務的薪資
上下限,因此,提出期望待遇恰恰是該職務的最高薪資。
「她的經歷既符合我們的條件,資訊又掌握得那麼清楚,我們當然也只有給囉,
」黃維綸說。
反而是她自己,回想最近幾次轉職,開出的條件都被「殺」成期望待遇與原薪水
的中間值,「沒辦法,誰叫我不先做功課呢?」黃維綸俏皮地調侃自己說。
持平地說,「會吵的人有糖吃,在談薪水這件事,不能說是100%對,」德碩管理
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黃于峻,本身參與過許多企業的薪資制度規劃,「但對你的薪
水發出聲音,我認為是正面的,至少你的主管會多納進一個考慮的因素,」他反
映出很多企業經理人的共同看法。
最近 2 年,台灣人力市場薪資水準低迷,懂不懂得談薪水,變成另外一種重要的
指標:不景氣的時候,你更需要具備包裝自己的能力。
過去每轉換一次工作,通常可以預期有10~20%的薪資成長。但長期在獵人頭公
司經緯智庫負責高階主管薪資談判的協理周芳瑜觀察:「台灣這幾年的薪資水準
持平,甚至有不升反降的情形。」除非是應徵特別賺錢的公司,或者是擁有市場
上少有的經歷,否則現在大多數的高階主管在轉職時,薪水幾乎都沒什麼調升。
尤其是外商在台灣的規模不斷縮小,高階主管的工作量和責任也變得比以前小,
企業不免認為,用便宜的價格,尋找降一級的人才就足以勝任。
即使如此,周芳瑜仍然曾看過一位高科技公司的財務長,在面談時將雇主求才時
開出的年薪 200~230 萬元預算,談到了 300 萬元的高水準,不僅遠出乎企業原有
的預算,更大大超越了市場行情。
當企業與員工的關係逐漸脫離傳統上對下雇傭,逐步走向平等互惠,其實你對薪
水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,企業也未必全然不能接受。
重點是:「談薪水,請給我一個更好的理由。」
給我一個更好的理由
對此,安捷倫科技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卓勝國有一段親身體驗。
他曾與一位學經歷非常優秀的應徵者面談,當問起應徵者對未來的期待,對方開
門見山地就說:「我希望在 3、5 年內買房子,而且不必貸款,我很多在竹科上班
的同學都可以做到,我認為我也能夠做到。」 卓勝國算了算,對方希望5年內在
安捷倫賺 800 萬到 1,000 萬,換算成月薪後,安捷倫實在很難點頭。
最關鍵的問題是:「假如你原本年薪是 70 萬,現在開口要 100 萬,你要告訴我,
多 30 萬的理由是什麼?」在對方無法提供極具說服性的理由下,卓勝國只好捨棄
延攬他的想法。
先做再說
除了在面談當下,要清楚表達自己的市場價值,對上班族來說,應該建立另一種
積極的認知:爭取合理的薪資,是一個長遠的目標,第 1 次沒談成,不代表就要
放棄。
Yahoo! 奇摩電子商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洪小玲就是一個精采的例子。目前她執掌
Yahoo! 奇摩最熱門的電子商務事業部,是 Yahoo! 奇摩第2位女性副總經理,也是
總經理鄒開蓮的手下大將。
「薪水不是我選工作的唯一考量,」洪小玲說起話來一貫溫溫柔柔,語意卻總是
篤定:「但我相信一個人對薪水要相當程度的滿意,工作上才會有好的表現。」
7 年前,洪小玲為了進入她非常有興趣的網路產業,選擇捨棄原來的高薪,毅然
加入奇摩。 洪小玲說當時薪水至少掉了 10%以上,加上原本在美樂啤酒的職稱
雖然是行銷經理,但職階已經等同於總經理,不但在地位上與美樂啤酒其他國家
的總經理平起平坐,還有配車、健身俱樂部會員等許多福利,零零總總加起來失
血真的不少。
但要是以為洪小玲為了自己的興趣,放棄高薪後只是被動地順應低薪環境,那就
錯了。
她以實力爭取發言權。進入奇摩後,洪小玲以亮眼的表現迅速晉升為主管,然後
她以公司的立場出發,提出某些層級的主管薪資在業界不夠具競爭力,主動建議
公司調整薪資水準。
經過整體評估調查後,洪小玲的想法得到公司認同,所以 Yahoo! 奇摩整體調升了
某些層級的主管薪資。洪小玲不只為自己爭取了薪資,也讓更多的同事同樣享有
了更合理的待遇。
要提高談薪水成功的機率,其實只有一個關鍵:就是準備。所謂的準備,包括技
巧的準備,也包括資訊的準備,以及談判萬一破裂,做好接受現況或是走人的心
理準備。
做好資訊準備,研判情勢
不同文化的公司和不同風格的主管對於談薪水的反應不一,且差距甚大。所以第
1 步,一定要事先了解企業的現行做法與文化。
譬如,在制度健全、薪資領先業界的大公司,就不太有談薪水的必要。
「在我們 2千多個員工裡面,開口要求加薪的,一年大概不到 3 個人,」執掌台
灣大哥大人事與薪資的副總經理莊財安也強調:「表現好的,主管都會主動幫他
們爭取加薪。」
而在本土企業,談薪水的氣氛較保守,開口前就要小心斟酌。
在中華汽車服務 20 多年的人資部資深經理黃得超笑說,主動提加薪在外商或許司
空見慣,「但本土的企業聽到這種需求的時候,可能會比較不習慣,因為不好回
答,也有點像攤牌的感覺。」
「如果你真的很夠實力,不用開口,搞不好老闆就主動加薪,但如果你錯估形勢
,覺得自己很有行情,搞不好老闆本來覺得你還可以,以後就覺得你愛斤斤計較
。」黃得超道出了另外一種本土企業主管的思考方向。
做好談不成離開的心理準備 此外,開口之前一定要想清楚:「萬一加薪不成怎麼
辦?」
如果仍然十分在意這份工作,就要事先想好備案,避免關係破裂。卓勝國建議,
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空間,也給對方空間。
加薪不成,經常是因為主管沒有為你加薪的資源,「有時候主管就是沒錢嘛,」
卓勝國幽默地說,這時不妨改為向主管爭取公司能夠提供的其他補助,事實上也
等同於加薪。
當然,若經過仔細思考,實在不能接受現在的薪水,離職未嘗不是一種「此路不
通,另闢新途」的選擇。
新竹煙波大飯店總經理陸西亞就靠著自己一路不鬆懈的努力,證明了後來的風景
更美。
多年前,陸西亞在進入煙波大飯店面談時,主管曾經表示由於飯店不久後將擴建
完成,陸西亞的工作範圍將由管理 2 個餐廳增加為 6 個餐廳,工作量變為 3 倍,
因此等到餐廳開幕後將為陸西亞調薪。
沒想到,餐廳開幕後,主管又以要先做出績效為由,壓下了調薪的承諾。 1 年後
,當陸西亞終於將煙波大飯店的餐廳營業額帶到新竹地區第 1 名,主管卻刻意不
回應陸西亞的加薪要求。
「這是我唯一一次主動談加薪,」陸西亞說。雖然他自認對薪資談判的態度算是
保守,但對於在飯店業什麼樣職務權責、該得到什麼樣薪資是非常清楚的,所以
當下就決定要離開。
離開煙波大飯店後,他到了餐飲部營業額比煙波大很多的台北來來飯店(現為喜
來登飯店)擔任餐飲部協理,薪水自然地增加了 20%以上。
幾年後陸西亞又轉進國賓飯店,在他任內 4 年,他把餐飲部的營業額從 1,500 萬
拉到 2,500 萬,創下了業界少見的亮麗績效。於是吸引了煙波大飯店的董事長親
自挖角,邀請陸西亞回鍋,且由協理跳級擔任總經理。
薪水是掙來,也是談來的
如果當初沒走,繼續在同一個主管底下工作,陸西亞或許不會有後來的表現和機
會。
但回顧過去,陸西亞覺得,要在薪資上有所突破,「最重要的還是職位的提升,
你的收入才會有比較大的突破。」
陸西亞分析,在基層階段,若職位不動,能有 2 千元的調薪已經不錯了,但只要
一升遷,就會有 6 千元以上的薪資突破,因此努力做出好績效爭取升遷,才是薪
水成長的主要著眼點。
而隨著職位升遷,陸西亞的薪水每 4 年就有一個躍升,第 1 個 4 年,月薪從 9 千
元成長為 2 萬多元,成長超過 200%,第 2 個 4 年薪資成長也同樣超過 200%,第
3 和第 4 個 4 年,則各又再往上跳 50%,如今,陸西亞已有月薪 20 萬元的行情。
高薪是談來的還是掙來的?陸西亞的故事回答了這個問題:只有在績效的配合下
,對薪水的堅持才能發生效果。換言之,在工作前10年的黃金期,不應該只看自
己到底賺了多少錢,而是要為自己的未來累積出最大的薪資爆發力。
做好一輩子的薪水規劃
一輩子的薪資規劃要像跑一場馬拉松,在前面的路程,重點不是貪快,而是要為
後面的路程,蓄積能量。
「前面的低薪過程,都是在累積領高薪的基礎,」這是亞都麗緻大飯店行政總主
廚廖郁翔一路走來的心得。
今年 33 歲的廖郁翔是台灣飯店業少見的本國籍總主廚,除了被亞都麗緻總裁嚴
長壽喻為全台灣最好、最謙虛的總主廚,他的薪資也是業界頂尖的。
「不過,我從來沒有談過薪水,」廖郁翔樸實地笑著說。在亞都麗緻 13 年來,
廖郁翔從來都是主管主動為他加薪,還經常是看了薪水條才知道。
從淡水商工畢業後,廖郁翔從練習生當起,每天工作就只是領貨和整理冰箱,月
薪 1 萬 3 千元。
在月薪 1、2 萬元的日子,每次聽到當業務員的朋友,每個月隨便就可以賺 6、7
萬元,廖郁翔就不禁憤憤不平。
但如今,當業務員的朋友還在領 6、7 萬元的月薪,廖郁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。
尤其是這 2 年,廖郁翔除了管理台北亞都麗緻的 2 個廚房、台中永豐棧麗緻的 4
個廚房,還要經常飛到上海亞緻大飯店執掌廚房,因此他的薪資一直被飯店調升
,近 2 年內單次最高調薪幅度大約 20%。
走過這一遭,廖郁翔深深感到:薪水和學習的程度原來成反比。 「在基層時候,
總是會覺得自己很辛苦,但其實,自己不過是付出勞力而已,」廖郁翔總是樂於
把自己的體會分享給同為薪水所困擾的後輩:「飯店讓你學習,薪水自然比較低
,等到有能力付出,收入才會往上爬。」
3個10年策略
事實上,在不同階段中,應該設定不同的薪水目標。
假如一個人要工作 30 年,「在工作的前 20 年,你得非常努力,可是賺到的錢可
能只是一生收入的 20%;但在最後的 10 年,賺的薪水可能是一生收入的 80%。
」莊財安道出薪水的 80/20 法則,也道出了薪水對於個人而言並不公平的本質。
因此,莊財安指出,長期來看,工作的第 1 個 10 年,應該是學習期,工作的第 2
個 10 年,是可以看到薪資明顯攀升的成長期,而第 3 個 10 年,是可以望見個人
薪資最高峰出現的收成期。
收成期絕非必然的結果,而是在前面的 2 個 10 年中,真能有學習、成長,做上去
了,收入才會水到渠成。 還在為現在的薪水而煩惱嗎?不如先為你 10 年後的薪
水好好思考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