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風不好治,但可加以控制,控制的方法是有撇步的。
轉貼文章★★★痛風不好醫 掌握六要可控制★★★
【0923-2009/台灣新生報╱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痛風不好治,但可加以控制,控制的方法是有撇步的。
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民眾可掌握「六要」,所謂六要是指要強化尿液的鹼化、
要多喝水、要適當的運動、要紓解過大的精神壓力、要多吃富含營養素的食物、
要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並追蹤病情等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強化尿液的鹼化方面,治療風痛,不僅在於止痛,而是在清除
血中尿酸的含量,所以應強化尿液的鹼化;平常要多喝水部分,多喝水可使尿液
保恃酸鹼度在 PH2.6.8,若無心臟衰竭、腎尿毒等禁忌症,當尿液偏向酸性時,建
議每日保持飲用兩千西西以上的水。
適當運動部分,民眾可常做游泳、慢步行走、打太極拳等運動,有助於使血清尿
酸值的下降,也可以增加人的心肺功能,但避免從事長期過度激烈的運動;疏解
壓力方面,由於精神壓力、情緒不穩、自主神經太興奮等會使人睡不好、不能安
眠,甚致出現血壓升高、心悸,導致血清尿酸值上升等情況,所以紓解過大的精
神壓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至於富含營養素的食物部份,由於還沒有根治痛風的藥物,所以應著重於預防反
覆發病,建議多吃富含營養素的食物,譬如含有維生素 A、B、C、纖維素及鉀、
鐵等礦物質的食物。
廖醫師進一步指出,六要的最後一項為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並追蹤病情,因為即使
痛風石消除,不再疼痛或床酸值已降低,但這不意味已經痊癒,所以患者千萬不
要自行中止服藥並拒絕追蹤血中尿酸值檢驗,因為這樣反而會使病情惡化,甚至
產生威脅生命安全的併發症。
=======分========隔========線=======
★★★痛風初期好發於肝脾經循行腳拇指★★★
【0922-2009/台灣新生報╱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普林代謝出現障礙,促使尿酸過度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即為痛風。中醫師吳建東表
示,傳統中醫認為,先天稟賦不足、脾腎功能失調將容易引起痛風,若後天經常
飲食勞倦,人體內便會釀生濕濁。當濕濁流注肌肉、關節、骨骼等部位時,就會
造成氣血不暢進而產生痺痛,若病久不癒,則會損傷脾腎,甚至導致脾腎陽虛。
吳醫師指出,痛風的臨床症狀表現,主要為反覆發作的單一關節炎,局部常可見
到關節腫脹、疼痛發炎、色紅或暗紅等症狀,以足部關節最常受影響,包括大拇
趾關節及踝關節,病程日久將產生痛風石,為一種尿酸鈉鹽的沉積,可沉積在任
何部位,包括人的關節、心臟、腎臟等地方,並產生不同的症狀。
痛風臨床分期包括無症狀的單純高尿酸血症、急性發作期、間歇期、痛風石性痛
風關節炎等四期;好發位置初期多在肝脾二經循行的足拇趾。
傳統中醫十分注重痛風間歇期的治療,主要是去瘀通絡、調補氣血及調理脾胃為
主要治則,同時搭配飲食調理,將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。
吳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關節炎的處理在急性期多表現濕熱型,慢性期多屬於瘀阻
型,可見關節變形,治療上首重調理脾胃,其實調理脾胃為中醫的特色,例如僅
表現高尿酸血症可著重調補脾胃,並升清泌濁。
近代中醫曾有人針對痛風患者做舌苔的統計分析,發現黃膩苔多屬急性期,而緩
解或無症狀時期多屬白膩苔,這樣的統計結果跟中醫辨證結果剛好不謀而合。
根據研究指出,山慈姑、虎杖、秦皮、萆薢等中藥可增加尿酸的排泄,同時五加
皮含水楊酸醛,具有鎮痛、抗熱、解熱的作用,可用於止痹痛、袪風濕;痛風患
者若有血尿酸升高、尿酸排泄增多等症狀時,可利用滑石、山慈姑等具有鹼化尿
液作用的藥物來治療。
事實上,治療痛風及減輕發作時的不舒服,無論對中醫或西醫來講,都是臨床上
相當重要的課題,中醫療法對發炎的控制、情緒壓力的調節及延長緩解期,都具
有相當好的療效,再搭配飲食宜忌調理,可更妥善控制病情。
痛風患者飲食守則
中醫師吳建東表示,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患者飲食應守四大原則,同時在沒有併發
腎臟病風險前提下,每天喝水 2000~2500 毫升。
第一原則應減壓、限鹽、限普林;
第二項原則少碰火鍋,濃湯含極高的普林,嘴饞吃了以後要盡量多喝水,以利體
內尿酸的排泄;
第三項原則多吃鹼性蔬果,特別是油菜、白菜、菠菜、南瓜等,因含微量元素鉀
能抑制尿酸沉澱;少吃動物性蛋白,可以粗糙穀物、芝麻、核桃等來補充所需。
第四項原則多喝水、少喝酒,尤其啤酒含大量普林碰不得,有人喝一瓶啤酒,血
中尿酸濃度增一倍。
- Sep 24 Thu 2009 13:23
轉貼文章★★★痛風不好醫 掌握六要可控制★★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