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肥媽奶經】「十大母乳迷思」:勿讓母乳迷思成為哺乳殺手


哺餵母乳,原本應是人類的本能、一種愉快的經驗,然而若干積非成是的「母乳
迷思」
容易誤導母親,使她們逐漸減少哺餵、甚至完全斷奶,儼然是今日的母乳
殺手。

目前社會大眾對於母乳存有哪些迷思?


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協會透過一項
「母乳迷思大調查」指出,包括「六個月後
就沒有營養」
「母奶寶寶難帶、黏媽媽不獨立」「喝母奶的寶寶容易餓,不
能一覺到天亮」
等迷思都是今日最常見的「母乳殺手」

在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協會所公佈的母乳迷思大調查中,有 75.7% 的受訪者表
示,最常聽聞
「母奶六個月後就沒營養」,其次 59% 「母奶寶寶很難帶、黏媽
媽、難以獨立」
「喝母奶的寶寶容易餓,不能一覺到天亮」位居第三,佔 56.4%
,排名第四的是
「母奶最好擠出來,才知道寶寶喝了多少」52.6% ),第五名
則是
「多數媽媽無法生產足夠奶水」50.8% ),而第六至第十名分別是:「餵
母奶乳房會下垂」
「母奶餵不成還有配方奶」「只要媽媽生病服藥就不可以
餵奶」
「沒有脹奶就是沒有奶水」、以及「 餵母奶會很累很痛又麻煩」。諸多
母乳迷思需要加以破除,而任教於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的台灣母乳協會理事
長 陳怡 君,幫大家釐清這些觀念。


母乳在六個月之後真的沒有營養了嗎?

呼應今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 - 「持續哺乳」,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
UNICEF)推薦嬰兒在出生的前六個月應純母乳哺育,接著在添加副食品的狀況
下可以持續餵到 2 歲或 2 歲以上。

母乳是幼兒最佳的食物,其成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變,六個月後的母乳並非
不再有養分,而是需要藉由副食品的補充使寶寶獲得所需的養分。母乳中富含的
保護因子對大寶寶尤其重要,可以幫助大寶寶對抗疾病,並減緩疾病的嚴重度。


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母乳所提供的保護在六個月之後持續有助益,
即使哺乳的次數大幅減少,仍可以提供保護。


母奶寶寶難帶、黏媽媽不獨立?
很多母奶寶寶的照顧者,正是以這樣的理由要求退貨,改以配方奶餵食。這個迷
思凸顯出來的問題是:越來越多的上班媽媽工作同時親自哺餵母乳,然而社會提
供的支援並不充足!同時在國外的諸多研究指出,
在小時越能提供寶寶安全感,
長大以後將越獨立;母親不需要為了重返職場而做出離乳的決定,
週遭的親友應
該尊重並支持母親這項明智的抉擇。


喝母奶容易餓,不能一覺到天亮?

的確,由於母乳是非常優質、容易被吸收消化的食物,因此相對於配方奶寶寶,
需要較為頻繁的餵奶次數,
父母親會擔心寶寶不能一覺到天亮,對於需要上班的
父母尤其造成困擾。

但是,如果母親能夠學習躺餵的技巧,半夜寶寶需要喝奶時,只要輕輕攬住寶寶
,讓寶寶吸吮乳房,通常就可以很快的入睡,甚至全家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起床
來安撫寶寶,相對於所謂
「用腳指泡奶粉」 - 用腳指喚醒另一半起床泡奶粉,是
不是輕鬆愉快得多呢?


母奶一定要擠出來,才知道寶寶喝多少?

事實上,藉由直接吸吮,寶寶所得到的奶水比擠出來的多更多。

把奶水擠出來,只能知道母親
「擠得出」多少奶水,不能讓我們知道寶寶到底喝
了多少。而且,
擠奶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讓母親的心情受到奶量高高低低的數值
所影響,造成母親的壓力。


由於身體分泌的乳汁會與寶寶需求達到平衡的供需量,一旦在
「擔心擠出的奶水
不夠」
的壓力驅使下,做出「添加配方奶」的決定,可能會因為逐漸減少寶寶直
接吸吮的量,使得奶水分泌越來越少。

如果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,其實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觀察,例如:寶寶喝奶時是否
有吞嚥的聲音、一天尿濕
(換尿布)的次數是否正常、體重是否增加等,這些都
是比擠出的奶量更有效的指標。


多數媽媽無法生產足夠奶水?

一個母親所生產的乳汁比寶寶所需要的還要多,生產過量的奶水是常見的,而且
,每一個媽媽都有辦法餵養雙胞胎。

奶水的分泌非常神奇,只要寶寶喝奶的姿勢正確,吸吮越多,身體會得到需要更
多奶水的訊息,自動分泌更多的奶水。


即便母親已經開始使用配方奶,只要有堅定的決心,逐步增加哺乳的次數、逐漸
減少配方奶的用量,如此,要以全母奶哺餵寶寶是絕對有可能的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肥肥仔 的頭像
    肥肥仔

    肥鴨呱呱叫

    肥肥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